觀點 白蛇傳怎麼來的?以數位人文觀點為故事溯源 白蛇傳是許多人耳熟能詳的民俗故事,也是許多人文學科極有興趣的研究題材,無論是文本的流變、小說與民俗文化的研究都是十分熱門的題目。透過數位科技的幫助,是否能為人文學者在文本溯源上,提供新的研究啟發呢?
觀點 麥肯錫轉型策略建議(下):企業全員投入AI 必須做的四件事 延續《麥肯錫轉型策略建議(上):企業全員投入AI必須做的四件事》談到,企業讓全員了解AI的好處之後,究竟企業應該做哪些事情,才能夠讓這樣的學習事半功倍?
觀點 不工作的世界:AI時代戰勝失業與不平等的新經濟解方 「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?」面對科技的快速發展,工作者對於「科技性失業」的焦慮也不斷增高,但經濟學家對於新科技所帶來的影響則是持樂觀態度,因為從歷史來看,新的發明總會補充人類勞動力的不足,或是創造更多型態的工作。 當現有職業技能可能被機器取代,未來的職場面貌會變得如何?
觀點 2021年經濟展望:疫情尚未減緩 企業仍需努力轉型 2020年初開始的新冠疫情,迫使國家、企業和個人都必須正視變動已成為常態的現實。這場疫情的發展完全超乎各國原本的想像,人工智慧科技基金會(AIF)特別邀請台灣經濟研究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孫明德分享,邁入2021年之後,企業該如何因應疫情所帶來的變動與對大環境的影響,提早進行策略布局。
技術, 觀點 迎戰未來AI熱潮 嚴成文教授:強化學習與GNN成關鍵 智慧語音助理、推薦系統、人臉辨識等等,人工智慧(AI)已大舉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,人工智慧技術應用進步的速度十分快速,正在大幅改變各個產業的運行模式。企業該如何因應在這樣快速的轉變中跟上腳步?未來5年值得關注的AI技術又有哪些?
觀點, 精選書單 彼得杜拉克談轉型必須面對的課題,別犯這些常見通病 推動產業AI化是人工智慧基金會(AIF)的使命,培育產業AI人才則是我們努力的目標。為了成為企業推動AI的助力,AIF每月舉辦內部讀書會,透過閱讀、分享與腦力激盪,培養對於產業趨勢的敏銳度與觀察力。從2021年1月開始也會與《知勢》讀者分享我們的每月一書。
新創, 產業案例, 觀點 專為製造業打造的AI工具,Tukey解一個常被忽略的溝通困境 當許多大企業已積極啟動AI的部署時,我們卻發現還有許多企業無法跟上這一波腳步。詠鋐智能創辦人暨執行長謝宗震博士認為:「最大的困境就是領域專家跟資料科學家的溝通時間太長了。」甚至是影響團隊效率最大的問題,於是,謝宗震與團隊開發出一套適用於製造業的AI建模與管理工作的工具:Tukey。
觀點 巨頭的詛咒!被科技公司掌握的社群時代 Facebook、亞馬遜、Google,以及蘋果幾乎掌握我們的生活,數位時代的壟斷問題比起類比時代更難對付,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教授吳修銘《巨頭的詛咒》(The Curse of Bigness: Antitrust in the New Gilded Age)一書,說明企業巨頭為維護自己經濟實力,透過政治力造成民主社會的巨大危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