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點, NExT Forum 王聰:自駕車的資安問題更像攻防演練 機器學習在過去十年飛速發展,正在改變世界,包含臉部辨識、自動駕駛等應用,都看得到機器學習的蹤跡。自駕車前景看好,眾多車廠積極投入研發,然而車輛涉及人身安全,一旦系統受到惡意攻擊,對於生命與安全的影響非同小可,自駕車的資安是不可忽視的議題。
NExT Forum, 觀點 數據經濟時代 如何建構可信賴的安全框架? 隨著資料價值逐漸受到重視,數據已經成為驅動現代經濟成長的關鍵,據估計,每一天約有上千億的資料產生,並且有許多人沒有注意到自己的資料已被售出。對企業及個人而言,這股快速成長的數據經濟已帶來更多前所未有的挑戰,包括個人隱私的保護以及機密性資料的使用。
觀點, 人物訪談 未來的 AI 世界,從供應鏈轉變為生態系思維 在上一篇廣達電腦技術長張嘉淵專訪文章《除了神經網路,人工智慧還有什麼可能》,提到未來AI需要橫跨技術與領域知識的第三種人才,在某種程度上,已經跳脫以往「讀什麼,做什麼」的框架,而是開展更多元的可能。
觀點, NExT Forum 攻擊與防禦:音訊領域的AI安全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快速的發展,近來許多應用都會使用深度學習做為模型框架,但隨之而來的攻擊行為將對社會或公司形成隱憂,例如,攻擊者會透過改造訓練樣本,干擾模型的輸出結果。因此,如何確保深度學習技術安全,已經成為當今電腦科學領域亟需關注的問題。
觀點, 總體經濟 台晶圓代工去年營收增26% 今年有望更高 2021年第4季台灣四大晶圓代工廠全年合計營收成長達26%。2022年各公司樂觀展望,若無其他變數干擾,DIGITIMES Research分析師陳澤嘉預期年增率可望再略高於2021年水準。
觀點, 人物訪談 除了神經網路 人工智慧還有什麼可能? 經過漫長的三波技術起伏,人工智慧在2017年終於一炮而紅,成為各方追逐新穎技術的代名詞。經過幾年野蠻生長之後,發展逐漸回歸理性,也不難發現一個事實,產業所需要的,或許不是多麼高深難懂的技術,而是如何透過 AI 這項技術工具,搭配企業獨特的領域知識,形成最佳解決方案。
觀點, 精選書單 面對指數型成長威脅,AI時代給組織領導者的競爭策略 即使我們已經知道新型組織型態的崛起無可避免,但依然容易忽視新進競爭者所帶來的威脅。不同產業中已有許多數位型公司(digital firms)衝撞傳統型公司的案例正在發生,例如螞蟻科技集團衝撞傳統銀行業、YouTube及網飛(Netflix)衝撞傳統娛樂業、Airbnb衝撞傳統旅館業,在這些衝撞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看到當一個指數型系統發展至飽和狀態時(也就是即將觸動快速發展的臨界點)將會發生什麼事情。
NExT Forum, 觀點 Digital Everywhere!我們該如何訂定合適的AI規範 隨著AI產業及企業逐漸蓬勃發展,帶動人工智慧生態系統建立與成形,影響範圍也將越來越廣。隨著各國皆將AI視為國家產業重要發展策略,相關的法律與政策及規範將是個關鍵議題,目前已有許多國家都已經著手進行規範的制定,當中又有哪些地方值得台灣參考呢?
觀點, 人物訪談 零碳壓力來襲,SGS:碳管理是一條漫長的路 歐盟的碳定價制度和碳邊境調整機制(CBAM,又稱碳邊境稅)實施在即,諸多國際廠商也已要求旗下供應商提供「碳揭露計畫」或是一齊加入潔淨能源行動計畫。眼見「碳管理」將是台灣企業不可避免的課題,企業又該如何因應呢?